风“羽”十年

宜州闪电
12月31日 09:12 0 4048
风“羽”十年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百页窗缓缓地投射到书桌前,我漫不经心地翻开日记本,猛然发现,2017年,我的宜州闪电羽毛球俱乐部已经十岁了!

十年风“羽”路,打羽毛球从业余爱好变成了生活方式。那最早的一批徒弟们,部分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而我和羽毛球,继续着“因为爱,所以爱”。风“羽”十年,难舍初心,五味杂陈,回忆满满。

目光重回泛黄的日记扉页。
2007年7月15日,晴。
我和3位家长约好,正式开始给小孩授课。大家如约而至。1位教练,2块场地,3名学员,热身、挥拍、跑步伐……略显冷清,却十分有序,而且连名字都还没有,我和我的学员们就这样在喜欢羽毛球的道路上迫不及待地正式启程。
开头是极好的。大家如此纯粹地喜欢着羽毛球,有小朋友为不耽误训练,放学后干脆背着书包来到球馆,抓住训练间隙,完成作业。
看着那些小小的背影和他们背上的球包,莫名地,我的压力陡增。我该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怎样的羽毛球种子呢?我认真收集同行经验,丰富日常训练手段;我仔细分析项目特点,制定特色训练计划;我坚持收看赛事报道,确保不被时代抛弃……

尽管如此,随着教学深入,我益加诚惶诚恐。对于几岁大的孩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不能误人子弟是我的底线。我不断与大学任教的球友交流心得,寻求正确理念支撑,甚至向别的小教机构负责人讨教,寻找文化教学与体育教学之间能够相通的地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无数次站在羽毛球场边,手扶网柱,反复凝视着13.4m6.10m的面积出神,慢慢地我对羽毛球教学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
正己,育人,教球,肃纪。

彼时,我正当打,是所在市业余男单四连冠,二打一能与当时的男双季军互有输赢。“盛名”之下,一周之后,学员增至5名;1个月后,学员增至11名……
2007年8月22日,雨。
"我永远不来训练了!"
输了队内比赛的8岁小男孩阿哲抓起球包冲到球馆门口,突然停下,哭着朝我大喊。
我也愣了一下,准确地说,是两秒,马上回过神来,故作镇定地问:
"永远?你的永远有多远?一天?两天?还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与此同时,心里快速盘算,怎么修复小鬼的信心。
"是啊、是啊,你的永远有多远?"同伴开始起哄。

我的缓兵之计果然有效,个性极强的阿哲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应该是同样参加训练,为什么自己输?自己输了为什么要退出?透过泪光,我从小鬼的眼里读出了心有不甘,于是顺势铺设台阶一一
"想清楚了,你的永远有多远?"
"……两天!"
红胀着脸说完这句话,阿哲夺门而去,留下同伴满屋哄笑。
我差点也没忍住,转身大喊:"继续训练!"心里还是庆幸,没被突发状况憋出什么毛病。
教小孩,耐心远比打骂重要、有效,过程有时更像是我陪他们长大,他们陪我提升。一个刚满8岁的小鬼,怎么可能知道有时输比赢更有意义?      
2007年9月5日,阴。
击球声、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声、我的反复纠错声相互交织,把幕色里的球馆点缀得兴奋异常。十几个孩子开心地训练着,我沉醉在自己导演的氛围里。
突然,一声撒心裂肺的惨叫盖住了其他声源,球馆瞬间安静得只剩下小女孩的哭声一一我急忙转身,只见步伐训练组个子最高的小女孩倦缩着躺在地上,脸部痛苦的表情和她的哭声一样吓人。她的同伴惊恐地向我描述了意外的全过程,一个简单的侧身后撤步,脚踩空了,没站住,右手先着地……
到医院检查一一骨折!
我永远记得医生用最原始的办法进行骨折复位时,学生发出哀伤的求助声。开课刚满月,俱乐部面临的第一次考验就毫无征兆地发生了。我一边极力掩盖着不比受伤学生家长少的忐忑,一边想今后如何避免?小女孩无助的哀伤留给我的心理阴影面积,至今无解。
某日,又一男孩重重摔倒,又是右手先着地!我大惊,不过比第一次突发状况时镇定了很多,但强烈的不安还是瞬间传遍周身。
队员中学医的大姐姐赶紧上前:跟我做,转动手腕。
男孩强忍疼痛照做。
哦,能转,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
……

2008年8月26日,多云。
一阵巨大的声响把我从清晨的梦中震醒,睡意全无。10分钟后,朋友来电证实,原《印象刘三姐》股东GW集团厂区发生爆炸!
我的近半学生都是该厂子弟,所幸,他们及父母一切都好,但工资没了保障,学生流失在所难免。看着那片废墟,我颇为无力!俱乐部开课以来的第二次考验竟来得如此猛烈,几乎无处躲藏。
生源锐减仿佛比赛进入中局拉锯,反复敲打着我的信心。我选择了坚持,并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惟其艰难,更显珍贵。还好没放弃,经过一年发酵,俱乐部“育人先行”的教球理念受认可度超出了我的想像,更多的学生慕名加入到队伍中来。
2010年10月20日,电闪雷鸣。

两天前,俱乐部****组刚在全市第五届“供电杯”羽毛球邀请赛上成功捧杯,机缘巧合,大家把庆祝晩宴留到了今天。
席间,队员们又热烈讨论起长期空缺着的俱乐部名称。好听的似乎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更可恶的是,那些好听的名字,还牢牢地框住了我们取名时的想象力。
再想。干杯!
没有好的,继续留白。
说得好听,那叫裸奔。
……
酒过三巡,为俱乐部名称烧脑还在天马行空地继续着。窗外,东边的天际突然电闪雷鸣,只打雷不下雨的那种。
宜州闪电!
(饭桌奇妙地安静了三秒)
睿智,鼓掌!呵呵!宜州闪电羽毛球俱乐部,竟是老天给的,天注定啊!
2011年4月21日,晴。
我主动选择了一份乡下的工作,成为一名“五一”干部(周一下乡,周五回城)。新的岗位离城区约40分钟的车程,重点是,乡镇工作,不许走读!训练时间没了保障,俱乐部真正迎来了存亡大考。
怎么办?我陷入深深的迷茫。好几位学员纷纷改换师门,我能理解,也很鼓励。更多学生选择了留守,我很感动,但却无法给他们任何承诺。
乡下的夜晚,繁星满天,宁静悠远。偶有流星划过,我默默祈祷,希望能快点找到平衡新工作和俱乐部的两全之策。我尽量把训练时间调到周末(哪怕我也想睡到自然醒),且自我加压:不万不得已,决不单独让助手顶班。但周一到周四呢?从武,拳不离手,如果队员无球时间太长,就废了……
下乡第一个月,我的焦虑在蔓延。
某日回城,办完事抬手看表,所剩时间竟足够给队员们的上两堂训练课,但我没有及时留意,完美错过了!
再次回城,我提前统筹时间,还是足够充裕,工作训练两不误,训练装备随车携带,只是肚子问题必须在快餐店里解决,返回乡下必定夜深人静、犬声相迎。这些重要吗?于是,我临时群发训练通知,第一次见缝插针地给队员安排了训练……
这样的调整,难度有点高,训练场难调,球员其他的兴趣班时间难调,似乎只有我的执着不难调。就像比赛时,对手把我逼到头顶底线,再劈吊对角网前,给我制造出极端被动的局面一一我只能先强行侧身完成救险,再前交叉步快速跑到网前,后利用低手勾对角技术赶在球落地前硬是把球回了过去,而且得分……

场上,我摆脱过无数如此险情,或许不是每回都成功,但绝对驾轻就熟,心中有数。回到现实则大不同了,每次临时调课,其难度较之比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管这叫作挣扎能力,好吧,在乡下的整整4年9个月27天里,我算是把这项技术练成了特长技术。
离开乡下那天,我把这张无规律可循的训练时间表从宿舍的墙上小心摘下,轻轻吹掉落在上面的灰尘,然后充满仪式感地把它装进回城的行囊,心里默念:感谢球员配合,感谢球馆支持,感谢自己执着……
2016年1月27日,小雨。
回城工作的日子终于到来,和我一样高兴的是我的学生们。以城里人的身份踏入球馆,我如释重负,感慨万千,不必再担心带队太晩,返乡更晚,影响第二天工作了……
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乡下那段没有羽毛球的日子,想起那时的状态一一呵呵,大言不惭了,何状态之有?曾经,在乡下第一个月,我喝了过去十年欠下的酒债。结果呢,我酒量见长,群众基础变厚,但却不得不越来越多地面对输球、习惯输球,有时输得几乎让我怀疑人生。

下乡是自己主动选的,我无怨无悔!但对不起学生是一定的,但是否对得起自己?直到2014年,我组队参加了“红牛杯”才终于有了****。那次参赛,我试图证明什么,结果雄心还在,股肉记忆还在,能力储备却没了。单局15分的2局球,我竟打得腰都直不起来,回到单位大院,扶着墙才能进得了家门一一我受伤了!比赛中受伤,我这是首次。回想上场比赛时,曾经熟悉的对手们就坐在场边,他们不时发出的惋惜声一次次提醒着我,是时候该认真考虑只参加中年组的比赛了。
品着不信邪的苦果,我知道症结,但再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我拍了拍自己,重新开始!学生们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状态触底时,没有学生因为教练已经拿不到好成绩而选择离开,相反,转投我门下的学生似乎更多了。投桃报李,我很感动。
言传不如身教,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份复出计划……
2017年3月19日,雨。
2017全球华人羽毛球联合会南宁分会成立暨宇冠杯羽毛球邀请赛决赛日。告别赛场很久的我艰难闯进赛事的中年组男单四强,最后获并列第三名。

结果超预期,我喜出望外,找助阵嘉宾秦艺源合影,与同是季军的球友交流,为个人赞助商拉横幅拍广告尽义务……我真的很久很久没有因为羽毛球而如此快乐了!

原因有三:其一,横向比较,我还能打;其二,重拾信心,继续前行;其三,教导学生,天道酬勤。
经验同样有三:其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二,既为自己,更为学生;其三,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 ……
再过几天,公元2017年就要走完。如果重新来过,我想我应该还会爱上羽毛球,还会“打而优则教”。很庆幸,我和宜州闪电羽毛球俱乐部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在路上了。

风"羽"十年冷,前路阻且长;
初心今犹在,从头话沧桑。

行此长文,谨为纪念。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