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业余羽毛球进阶的一些感悟

浅蓝1
06月24日 15:04 0 8013


 

一、不要盲目学专业。

        随着羽毛球培训的普及,很多球友都或多或少、或1V1或团体的 “烧教练”经验。小编想发自内心的说一句,业余不是专业,不要完全去模仿专业的动作。除非你还很年轻,有足够的力量训练做保障,否则是无法发挥专业动作优势的,而且很容易受伤。

        ——反手该练就练,该用就用。虽然反手不能进攻,但是能让你更节省体力、节奏感更好。你像教练说的,坚持用马来步过去,却打不出高威胁的下压,有什么意义呢?

        ——正手底线该用交叉步就交叉,不一定要并步。同理。

        ——等等。

        总而言之,业余的进阶之路,不是找到“理论上最优的打法”,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法”。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心、技、体”相融合,以不受伤为前提,尽量发挥自己的潜力。

        还有,一些技术上可以选择“减配”,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有什么后果。然后有针对性的练一下弥补性技术。如果你喜欢控后场,杀球可以弱一些,但是吊网和接杀上就一定要下功夫。归根结底,各个单项技术,只有系统性的组合起来,才有实战价值。

 

二、主动球可以吊几个,被动球一定要发力顶高远。

        为什么?因为羽毛球是对抗游戏,你的打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你的主动球,他不敢站位靠前,吊几个没关系。你的被动球,他很可能压网前,只有顶高远才能给自己留出回位的时间。

 

三、决定我们走多远的,是对羽毛球的理解。

        4年前,一位专业退役的球手告诉小编,“羽毛球打到最后,其实体能和技术都不会有太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头脑。理解更深的,才能站到顶点。专业如此,业余也是如此。”当然,同是业余,身体基础素质差异较大,投入的精力差异更大,不能简单而论。但是我们总能看到,有些业余球友,身体素质差不多、投入时间差不多,水平却天差地别。

        当然,或许不单是对羽毛球的理解,而是一种人生的心态。例如林丹,经历雅典一轮游后,才逐步化身羽坛传奇。桃田禁赛之前还是一个“坏小子”,有一股轻佻之气。禁赛后,则让人感觉“玉汝于成”,变得更加刚毅、沉稳,或许具备了成为另一个传奇的潜质。

        所以,羽毛球并非简单的体力运动,同样是一种修行。

 

四、关于节奏。

        本文最后来讨论“节奏”。因为小编认为,所以“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更多指的就是“节奏”。

        什么是节奏?是无坚不摧、凌厉刚猛的速度?还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控制?应该说,节奏并不能用快与慢、力与巧来形容。它的本质,就是对局面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说是意识。所谓意识,就是在自己回球、和准备接对手回球的时候,能做两种区分:

        一是最合理的球路是哪些。要优先选择,或者准备。

        二是有可能的球路是哪些。注意选择,或者防范变化。

        大多数球友处理不好球,觉得球场太大跑不过来,并非技术不够、或者身体素质不支持。而是意识没有跟上。

        比如,你起了边线高远,如果茫茫然,感觉对手可能打到任何位置,自己完全不知道站在哪里,那你怎么能接好下一拍?一般来说,这种情况要防备的是直线(平高、下压)和斜线网前,所以你站位要偏直线,但是意识要更多在斜线网前。这样才能有助于快速连贯。

        比如,对手推了你的正手身后底线。你要吊网前,还是用斜线后场来摆脱?一般来说,这两个线路都慎选,前者容易直接被抓死,后者下一拍更难连贯。最优解,就是抽直线后场,越高越好,然后回位准备。就算你依然被动,但是不至于太难受,还有机会。

        一句话,无论你是回球,还是接球,看似球场很大,实际上可选的线路并不多。意识就是做选择题,剔除那些错误项,锁定那些正确项。

        当你的意识集中起来,就会减少很多无谓的跑动,就能更从容的保持节奏、连贯全场。也就由此进入了羽球的玄妙之门。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