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注笔者评测的球友应该有注意到,笔者的评测,总是会不定期的更换模板。
在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缩短篇幅,增加美感;二、抓住本质、简洁扼要。
而第二点,便是笔者近期要和大家讨论的主题:
除平衡、重量与中管软硬外,究竟哪些参数决定了球拍的打感?
一、 挥重
挥重这个参数,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它反馈的是球拍在一定挥动速度下离心力的大小,其本质是一个能够反馈球拍转动惯量的参数。
------我只是分割线. I=r^2 d m. 不是线性物体的转动惯量公式------
相较于平衡点与整体重量这种静态参数,挥重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球拍在挥动过程中的“份量”。
以3U球拍为例,头轻型球拍挥重在80~84左右,均衡型球拍挥重在85~88左右,头重型球拍在89以上。
【由于基本单位不统一,转动惯量以固定仪器为准】
挥重为什么比平衡点与整体重量精准?
在球拍生产过程中,平衡点与整体重量是可以通过采取拍框内注胶水、拍柄部分增加配重、搭配不同重量的柄皮等一系列方式来调节。对于不同工厂,这种调节的习惯是不同的,因而即便整体重量与平衡点这些静态参数相同,球拍的上手体验“份量”也会差很多。
李宁N553平衡点305mm左右,整体重量88g,其上手体验却与平衡点310mm左右,整体重量88g左右的VT ZF2相差无几,甚至更重。
挥重区别于静态参数,是在球拍挥动的动态环境下测量的,更加符合球拍的使用环境,因而挥重参数相同的球拍,其上手后的“份量”感会非常接近。
VICTOR部分实体店有挥重仪可以辅助大家挑选球拍,可以去实体店,趁自己喜爱的球拍换线,去掉线和手胶测一下常用拍的挥重,然后找找接近的球拍。
二、 拍框平衡点
经常看球拍评测的球友应该有注意到,一些评测人在点评球拍时会用到“重量分布靠上”、“重量分布均匀”、“重量分布靠近T头”等类似的描述。或许有人会将其理解为球拍平衡点,而实际上,这些描述讲的是球拍物性打感调校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拍框平衡点。
------这是一个拍框平衡示意图.jpg------
拍框平衡点,顾名思义,指的是拍框重心在拍框中所处的位置。拍框平衡点高,球拍击球时的下压感强而灵活度弱;拍框平衡点低,球拍击球时的下压感弱但灵活性强。此外拍框的重量分布还会影响球拍挥动中的惯性、影响击球的稳定性。
对于普通球友来说,拍框平衡点无法准确测量,只能通过上手体验去估计,引出拍框平衡点的概念,是为大家挑选适合自己的球拍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拍框平衡点经验总结如下
YONEX VT系列拍框平衡点普遍高【除VT70etn】
双刃系列、弓箭系列、NR900与NR ZSP靠中
NR 750、700FX、700RP等NR系列拍普遍较低
VICTOR TK系列相对VT系列要低
JS10、JS12、HX 800、亮剑11R等靠中
亮剑11、亮剑12、JS8PS\ST等较低
李宁的系列划分比较混乱、不一一进行描述
N90拍框平衡点较高比较典型
多数李宁球拍拍框平衡点靠中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Ta姓羽
公众平台微信号: YMQismy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