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羽毛球分析系统的的前世今生
尔思成立于2000年,赶上了电脑网络大爆发,快速发展了七八年,那时候年轻,二十多三十不到,心里面充满抱负,有钱有精力有能力,认为系统集成综合布线,帮别个开发点小软件没有出头之日,华为是我等的楷模,华为的高度我们做不到,但总要有一件自己的产品立足于世,这个梦想一直从97年来深圳就让我寝食难安。
十几年前,公司赚了不少钱,也不惦记买房,整个破面包送货随便代步,尔思二十几号人,公司运营很顺畅,我自己一头扎进了调研中,整整一年选定了运动这个方向:
原因:
1中国人从小读书, 98%的人不会一项运动技巧,但到了社会,空余时间有了,开始运动了,但都是现学现卖,群魔乱舞,特别容易受伤,并滋生大批骗钱的教练(我自己练羽毛球也让骗过)
2门槛高,他包含电脑编程,硬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数据挖掘,建立运动标准,云平台开发等等跨学科的知识。说白了就是不易模仿,不易抄袭。
3如果能做成教练辅助,让每种运动器材教中国人运动利国利民顺便还能赚钱,这是多美好的事情啊。
2008年开始,一头扎进研发,那时候原材料不像现在这高级,块头大,一块芯片做出来二十几克,之前也没想申请专利,做出来再说,做不出来丢不起那个脸,四点起来学习看书,磕磕碰碰2012年底终于研发成功一半,数据采集精度达到了教练要求, 开始申请专利,申报高新,双软,2013年北京软博会,总局体博会,2013年世锦赛广州路边摆摊,深圳高交会等等,那时候数据出来了,但标准没有做,各大媒体报道,很多网站要流量,都请我们去发帖,就是叫好不叫座,主要是硬件价格太高,一块芯片成本都是两百多,我卖四百,我自己的器材又不专业,1980的市场定价卖了几百个。根本撑不起后续研发,开始找投资,上发明梦工厂,很多资方要求我阉割,便宜吸粉,不要在继续研发了,我宁愿不要他们的钱,我也不阉割,我停了网球和乒乓球的研发,主攻羽毛球。那时候没有参照,没有教科书,都是各大省市队,北体武体首体上体到处去请教,中国的世界冠军我都差不多找过了,羽毛球专业知识,各种说法都有,后面有幸碰见国家队科技教练程友明老师,他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标准在三个月以后完成,有了标准,我们段位就出来了,应用层面就出来了,而不是一个运动录音笔,2014年高交会结束,我们研发基本框架功能达到预期,芯片技术也突飞猛进了,重量也进一步减轻,全公司还在沾沾自喜,终于熬到头了,某大品牌也开了我们智能球拍发布会,在2014年底的时候,突然冒出两家智能羽毛球芯片,我开始还蛮高兴,终于有人跟我一样有眼光了,数字体育大路,终于不是我一个独行者,在他们众筹的时候我还都买了,他们价格便宜,轻便,我那时候很欣赏他们,年轻人就是年轻人,比我强,但我拿到东西以后彻底崩溃了,这东西手环功能都达不到,这不是把我辛辛苦苦生的孩子往火坑里面丢吗?他们宣传力度又大,各种大大小小的品牌十几个绑定他们,公司已经没有多少钱跟他们打仗了,自已上网就看见,智能拍没卵用的话我心在流血,2015-2016我们选择沉默,搞了一个小比赛,偶尔发发声,做一些国外市场做一些老外喜欢用的器材,尔思直接就把智能拍这个名字从我产品中抹掉,我们叫《智能底盖》,《羽毛球动作分析系统》现在产品是循序渐进的完善,今年又加了一些功能,虚拟现实啥的,拍了一些视频在网上,尔思只能无声的呐喊,告诉大家尔思还活着,智能分析系统真不是没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