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体赛——男团失利真的全怪谌龙吗?

直到世界尽头在行动
02月27日 15:19 0 20231
圈子管理处于2018-02-27 16:26对帖子进行了修改

     

2018汤尤杯马上来临,这是不管是收复汤杯还是卫冕尤杯,都是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过前两次汤杯和仁川亚运会男团失利,很多人都不放心谌龙一单了。“团体虫”、“水龙”的骂名一直围绕着他。面对这种现状,我有话要说。

         团体赛不是个人的比赛,而是出战的每个人的比赛。既然上了场,每个人都要争取去赢。但是,这并不是说通通要3-0的赢。不管是男团还是女团,7人上场,如果前面的队友输了,后面的队友要更专注、更努力去拼,而不是沉浸在队友失利、惧怕比赛的心情中。做到了这点,才能换来3-1、3-2的艰难胜利。而不是一蹶不振,让后面的队友还没出场就抱憾下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两次汤杯、一次亚运会男团一单失利的谌龙了。由于这几次比赛前,谌龙的积分最高,单打顺序必须按照积分高低来,所以他打一单是应该的。但是两次汤杯和亚运会男团,国羽分别以0-3,1-3,2-3的比分输给了对手。在这三次比赛中,谌龙都输掉了一单。所以许多人认为,谌龙输球导致了冠军丢失。我觉得,谌龙固然有很大的责任,却不是主要原因。换言之,男团失利不能全怪谌龙。

       团体赛不是一个人的赛事,所以,团体赛输球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输掉的三场球,每一场的队员都有责任。我觉得,导致男团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来源于我们过分依靠老队员的胜利。在国羽2004-2012的汤杯五连冠里面,一单只有林丹打,二单的人选有鲍春来,陈金,谌龙等等,男双只有风云。我们的二双和三单最多也就在小组赛抛头露面。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单、一双、二单所带来的3-0胜利,很少居安思危。那么一旦前面三场有一场损失,我们的处境就会被动很多。比如08年汤杯,林丹出战一单,输给了李宗伟,国羽和马来西亚战至决胜场,幸好三单没有和陈金抗衡的绝对实力,否则那一次汤杯很危险。

      所以,团体赛不能期冀于某些场次的球员必胜,要时刻做好最重要的准备,排兵布阵一定要合理。一个很失败的例子就是2014年仁川亚运会男团决赛,国羽二双让徐晨张楠临时配对去打龙星,三单居然让初出茅庐的小将高欢去打“老妖”李炫一。结果可想而知,两局脆败。国羽的意图很明显,一单二单和二双赢。难道这样就能随便安排其他场次?所以谌龙意外输球,我当时看到就觉得,夺冠希望不大了。其实想一下,谌龙当时的状态很不错,半决赛出战一单打赢了李宗伟,怎么可能第二天就草草输给孙完虎,第一局只拿到5分?再加上韩国主场,用空调改变风向,导致谌龙无法有效执行控底线的战术,因此很难适应。

        其实我觉得,团体赛五个场次的安排同等重要,几单只是个排阵的顺序名称。说一单赢了稳定军心,是因为在以前林丹赢下一单的时候,大家觉得非常有气魄和魅力。并不是说一单赢了,队伍就可以放心轻敌了。拿督团体赛难求一败,那有什么用呢?后面的队员不给力,队伍还不是没能夺冠。国际羽联设立男团、女团和混团的团体赛,就是为了检验球队男团、女团、混团的总体实力,并不是光看一枝独秀,而是看总体的水平——一流二流三流的阶层水平如何。

        我再说一个例子:2016年汤杯半决赛,大马对阵丹麦,在2-0的优势下被连扳三场输掉,丹麦创造历史夺冠。虽然李宗伟和双蔚赢下了一单和一双,但是伊斯干达、钻石组合和张维峰纷纷输球,大马队由喜转哀,丹麦队由劣转优。我觉得这场逆袭,就可以看出双方梯队建设的好坏。丹麦队的男团在各个阶段都有不乏的人力。一流有安赛龙约根森,二流有维汀哈斯、霍尔斯特、安东森等,双打不光有老将泡沫,还有彼得森科丁,索伦森安德斯等等。而反观马来西亚队,一单长年依靠李宗伟,二流单打里面基本上没有一个打出来的,遇到汤杯,还要请退出国家队的“钻石”组合和张维峰回来帮忙。结果,维汀哈斯挡住了伊斯干达的冲击,小将索伦森安德斯拖垮了“钻石”组合,霍尔斯特成功冲击了张维峰,才使得李宗伟又一次饮恨汤杯。

      这种问题同样也暴露在国羽的身上。里约奥运周期,国羽还在拿伦敦奥运周期的一代去打江山,二双三单的培养明显不足。里约奥运会结束后,宝哥傅海峰在央视采访中也说过,在奥运集训时,国羽对男双训练的时间是最少的,可见国羽对男双的重视非常不足。除了“风云”组合,国羽没有一对能够出去夺冠匹敌的男双强档,很多配对组合不是拆对频繁就是一蹶不振。蔡队淡出后,宝哥配起了张楠,二双里面,子龙组合15年世锦赛后一蹶不振,彩虹组合超级赛四强常客,但是冠军鲜有,并且神经刀性质,因此李永波没有让柴飚参加16年汤杯。男团二双没有稳定放心的组合。16年汤杯1/4决赛,二双只派比赛经验稀少的小将李俊慧郑思维对阵韩国强档“双金”组合,结果不出意料,两局败北。

        很多人对国羽的一单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必须赢,不准输。这是被10年林丹一单宠坏的思想。谌龙一单输球绝对不是故意的,况且团体赛对手也不弱。有些球员偏偏就能在团体赛打鸡血。16年汤杯谌龙对阵孙完虎,我看了现场直播。“团体虎”真的不是浪得虚名,谌龙接连跟他打了不少几十个回合的多拍,可三局下来就是耗不死对手的体力。相反,孙完虎对于谌龙的很多软压和斗网都很到位,挑球底线使得谌龙只能不断软压。还有第二场南风对阵龙星,第一局25-23,场上宝哥不停地杀球,我在担心宝哥的体能,想第二局要不放掉,拼第三局,结果第二局没拿下,第三局崩盘了。龙星是打防守反击的,对于宝哥的进攻真的很有耐心。既然见识过了“团体虎”的鸡血,那么国羽更应该明白,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最困难的准备,没有永远的保险。

       我很不明白为何谌龙输球被认为是“甩锅”给队友,谌龙赛前发微博,要雪耻2014年的汤杯,可见他是非常渴望胜利的。谌龙的世界第一来源于他的一次次冠军和超越,一次次平时的努力。他在团体赛上屡次上阵,也是教练组信任他,凭他在苏杯的不败金身以及汤杯二单的稳定表现。林丹奥运后选择了休假,积分不断下滑,谌龙作为资深队员打一单无可厚非。至于很多人说谌龙没有责任心,只是因为谌龙不擅于在媒体面前表达心情和感想,所以言不由衷。他的输球只能说明,没有人都能在团体赛场场不败,林李谌没有,将来也没人会有。队伍失利,是在警告国羽,培养后备力量才是根本。

      我觉得,倒是之前的林丹和风云,以及稳定的二单,刷出了一大批含水分的“世界冠军”,有着冠军的头衔,却没有应该有的实力。冠军的含金量,应该给那些在团体赛上赢球的队员。如果只要当了国羽一单有了输球就得被喷被骂,那么将没人愿意去打,都拼命去往下掉积分。2013年苏杯,林丹还在“休假”,如果没有谌龙一个人从头到尾的取胜,那么国羽将会在1/4决赛输给印尼,而不是3-2的险胜。

      国羽应当从团体赛的失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出放心的后备力量,查遗补漏。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些队员,让老队员拿冠军给新队员蹭。就像陈清晨和唐渊渟,老将田卿赵芸蕾输了,她们就赢回来了,国羽照样3-1赢了韩国队获得了尤伯杯。国羽的团体赛不光要有拼搏精神,更要有前赴后继的精神。

      希望国羽能复兴起来,全面培养各层力量。蓄力2018年汤尤杯,让四年前新德里和两年前昆山的刻骨铭心,演变成曼谷的荡气回肠!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