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男团决赛,获胜的苏卡对中国“双塔”挑衅,引起了中国球迷的不满,苏卡也多次对其他对手进行过挑衅,本人对他的做法非常反感。苏卡这所以会这样,我想原因有三个,并逐一与他的前辈亨德拉作分析对比。
一是与个人性格修养有关。苏卡是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不是一个宽容的人。如果裁判误判,而对手又不主动承认错误,苏卡就会认为对手“耍赖”,把气撒在对手身上。例如印尼赛上,苏卡对科丁、彼得森组合做出了大拇指朝下的挑衅动作,就是因为一次回球是否出线的判罚。其实大可不必,作为竞技体育,成绩有时确实比人品更现实,对手不主动承认也无可厚非,要怪只能怪裁判水平不高和技术条件有限。反观亨德拉,遇到这种情况最多跟裁判象征性理论几句,行就行,不行就算了,也从不苛求对手,而向对方表达不满。只能说,亨德拉是一个宽厚的人。
二是与比赛激烈程度有关。比赛越激烈、对手越强大,苏卡似乎越容易挑衅。在我印象里,苏卡挑衅“双塔”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双塔”是他们最强劲的对手,再加上“双塔”组合个性也比较张扬,场上情绪也很释放,因此难免电光火石。此时若球打到对方身上,也顾不得举手示歉了。而对亨德拉来说,对面站得是谁他并不关心,一如继往的nice,该遵守的球德一样儿不少,这就很难让对手视为仇敌。就连08年北京奥运男双决赛,风云每赢一球后振臂高呼、大喊大叫时,他都毫无反应,亨德拉虽然也喊叫,但明显为自己鼓劲,不像马琳是为了震摄对手。在领奖台上,傅海峰摸着基多脑门,亨德拉对着傅海峰傻笑的瞬间,真得是彰显了体育竞技残酷性之外的友谊的光辉。在我印象里,亨德拉从没因为输球而拒绝赛后握手,他的劲敌,风云、龙星、钻石,也都把他当作值得尊敬的对手。
三是与荣誉成绩有关。球员的职业生涯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成长期、成熟期或收获期、渐衰期。苏卡的成长期应该算2016年之前,那时成绩一般,没有摆谱的资本,他自己也比较低调。现在,23岁的苏卡正处于向收获期过渡的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积分也创破了纪录,一时炙手可热,有了挑衅摆谱的基础和本钱。但他背负着全印尼的希望,却还没有获得过一项世界冠军,压力山大,心急之下难免情绪失控、斤斤计较。而亨德拉23岁已获得世锦赛冠军,24岁又获得奥运会冠军,功成名就之下还有什么必要计较呢?当年陶菲克也是暴脾气,完成大满贯之后就变成了“绅士”,不再动不动罢赛了
最后,用一句中国人常用的话来总结苏卡喜欢挑衅的原因:年轻,不懂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