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来正规羽毛球馆打羽毛球?
文/羽心
近段时间,对羽毛球的一些问题(非专业技术类)的思考突然多了起来,有些是以前想过但一直没想清楚的观点,有些是恍然之间灵光一现的想法,有些是球友之间沟通交流时有共性的疑惑。而这个话题,就是以上三种情况交织后产生的。
大约一个月前,我老婆突然说在健身房每天跑步骑单车很是乏味,要跟我学羽球。我当时很激动,恨不得将我五年的“羽球修为”用内力打入她体内。哪知一天后,她说心疼会费,要我就在家旁边的林长河公园教。我如冰雨淋头,当时就否决了,说:“你到公园打,还用我来教你吗?我还指望与你配混双打比赛呢!”过了几天的一个晚上,球打完了与球友“三晃”(该兄来自遥远而神奇的西域)闲聊,他说:“现在监利县城市民生活条件这么好,羽毛球现在社会认知度又那么高,每天在广场公园打球的人那么多,金翎又是县城惟一的正规场馆,为什么这两年来这打球的人还是不见增多呢?”我深有同感,晚上用手机百度“为什么要来正规场馆打羽毛球”,结果竟没有一个靠谱的回答。所以我经一番思考后梳理了几个观点,与球友一起探讨一下。
其实这篇小文应该由鸡馆主来写,但他郎工作之余除了自已打球和广收女徒弟,还坚持打麻将、喝小酒等诸多项目训练,实在挤不出时间,所以我就代而为之了。还补一刀:多年来,我就如何营造和提升球馆的羽球文化内涵,向鸡馆主提出过无数的想法,包括设计“球友风采长廊”、悬挂明星球衣、召集球友集中观看某项国际大赛、开展金翎球友轮流当教练的“羽球讲堂”、多组织对技术档次更有包容性的比赛……等等等等。每次他都认真聆听,频频点头认可,让我深受感动。但后来我发现,这所有的想法,没有一件得到过实质性的回应,因此我总是怀疑我那话是不是在睡梦中跟鸡馆主说的。所以真诚希望各位金翎球友以我为鉴,以后能将自已的羽球生活及想法广发朋友圈就好,广泛宣传并争取更多的广场羽球爱好者加入“金翎大家庭“,从而对金翎的经营有所帮助。毕竟,只有鸡馆主赚了钱,他才会去考虑更换那些布满窟窿的球网,免得余伯老说球已过网,还有为会员区换几块上档次的胶毯,以更好保护我们的脚踝及膝盖。
先说我为什么要来球馆打羽毛球。习球之前,我印象中的羽毛球运动,就是广场羽球样子,两个人拿拍子隔网互击,谁打的回合多、坚持的时间长,谁的技术就好。踏进贺龙广场羽球馆之后,有幸结识了陈馆主及从小开始习球的同事王旭小兄弟等诸多“业内高手”,通过他们专业、规范的指导,加之自已对羽球竞技技术的理解不断加深,我才发现:赛场上的球员,可以像蝴蝶一样轻盈飘逸的飞舞,手臂高台回环引拍划出的弦线是那么优美,后场球竟可以打的这么高这么远这么快这么精准,跳起重杀发出的爆烈声如此震撼人心,各种“玩狡猾”的斗志斗勇饱含着运动员的智慧和谋略……原来,这才是羽球运动的真正形态,与广场、操场羽球完全是迵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再往后,自已也亲身经历了“每一个动作都需要8000次的练习才能形成肌肉记忆”、“打一晚上球需要喝4升水,流2斤汗”、“先伤手臂后伤腿,然后膝盖最后腰”等诸多前辈总结的关乎羽球的快与慰、累与伤,其过程中,自己与羽球的情感也渐渐的由好感、兴趣变为喜欢,最后成为至爱。往后余生,冬雪是你也,夏雨也是你……
如果只从休闲娱乐、强身健体这些方面比较,广场羽球和球馆羽球没什么区别,都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但大家想过这样的差别吗:为什么广场球友从不会拿“弓箭10”和亚狮龙4号去打球,而球馆球友一年消耗万余元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在广场球友眼中,周围百来个打球的人水平都差不多,而在球馆球友眼里,就金翎内几十号人的水平就可分十几个档次?为什么广场球友中很少有人将林丹、李宗伟视为崇拜的偶像,了解亚运会羽球比赛、世锦赛、全英赛和汤尤杯之间的区别,而球馆球友手机上安装的是“爱羽客”及各类羽球软件,内存中全部是比赛视频,对各项羽球赛事如数家珍,不惜千里奔波到现场看一场球?为什么很多广场球友在打球时收到朋友酒局、牌局的邀请,会立马收拍走人,而很多球馆球友将打球视为第一要务,会为打球而不惜推掉关乎利益的应酬,不惜耽误与热恋对象的约会,彻底戒掉沾染多年的烟瘾、酒瘾、牌瘾?为什么广场球友中坚持一两年的老面孔少之又少,而球馆球友中绝大多数都是炽热羽心始终如初,三五年、十几二十年依然乐此不疲?……
去年晚秋的一个傍晚,我开车准备到滨江公园散步,恰逢几个朋友在打羽球。正好我车上也有拍子,也就陪朋友玩一会。期间,一位球友(后听朋友说此球友是某中学老师,打广场球已近十年,属“广场之王”那种)邀我打局单打,结局:21比7(不包括因不熟悉风向3个发球失误)。可以看出,此球友很是郁闷。我想,如果他事后不请教专业老师,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两拍高远球对拉,他就再也无力回球到后场?为什么他的杀球,我接杀拍拍顶底线,而我的杀球他只能挡网前?为什么他的网前球,我从后场到网前还可回放,而他对网前勾对角总是毫无反应?讲真,我没有丝毫轻视广场球友的意思,我想说的是:正如对钓鱼我们不明白一根竹竿与2000块海杆有什么区别,对书画我们不理解为什么冷军如照片般的写实油画可以卖到上千万,任何一件事物,因不同的人,投入的专注和努力不同,所认识的角度和达到的境界也会完全不同。我们徘徊在山腰,抬头望去,总是一团团乌灰的云,当我们登临峰顶,即使平视,也可一览众山小,抬望眼,更是一片熣燦的星空和无垠的宇宙。我想:只有当我们鼓起勇气推开球馆大门的那一刻,一个常人不可见的关于羽球专业层次、价值精神和精神境界的美丽新世界,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有一句广告语:361度,多一度热爱。我们到羽球馆打球,并不是“花钱买罪受”的憨包,也不是“人傻钱多”的土豪,我们只是想对喜欢的事物投入更多的专注和努力,多结识志趣相投、无关利欲的朋友,进一步提升体能技艺,学会拼搏坚持,练就专业视角,提高层次境界,为工作和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总之,我们是想做一个更优秀的自已。
我们不一样,因为我们在金翎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