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身高臂长真的是优势吗?个高球友必读!

杨晨大神(前国羽队员)
01月22日 19:34 0 26888

大家好,我是你的教练,杨晨大神。

与大多数球友一样,我也观看了刚刚结束的马来西亚大师赛。由于本站级别较高,属于SUPER500的赛事,吸引了不少高手来参加。

我很开心地看到了谌龙强势回归,打法一改从前的“阴柔”,硬朗的球风加上铜墙铁壁的防守直接横扫金庭等高手,老对手安赛龙更是直扣脑壳“怎么能这么准?”


虽说决赛龙哥的惜败于孙完虎,不过我觉得有这个状态和实力就足够了。可能是过于想用一个冠军来证明自己反而束手束脚吧!

但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讲的却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也是各位身高较高、吨位较大的业余球友非常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身高臂长虽是优势,但同时受伤风险也更大!

这次的马来赛场上,高昉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在与马琳的较量当中一个跨步上网脚不慎受伤。


据报道,高昉洁被初步诊断为跟腱断裂,将马上回国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又是一名很有潜力的小将受此重伤,我看得十分揪心。

梦回2016,李雪芮也是在奥运会赛场一个强行头顶起跳动作,落地没站稳导致十字韧带断裂,之后便是长达两年的漫长恢复伤病。

安赛龙,大家肯定很熟悉,他的杀球被称作“像从三楼砸下来一样”,整个赛季所向披靡,几乎无人能破。


2018呢?仅仅取得了大马赛一项冠军,其余大赛好像都不见人影,原来也是饱受伤病困扰,膝盖和脚踝都有较为严重的伤。

还有一些我就不列举了,以上这些运动员都是比较典型的“人高马大”类别的,尤其是安赛龙,195的身高在单打运动员里没有比他还高的了。

而羽毛球这项运动需要不停的启动、制动,转身、跨步,起跳……这非常耗费脚部以及膝盖等关节。


看过安赛龙、谌龙比赛应该清楚,他们在比赛中整场都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膝盖、腿部几乎无时无刻都是保持弯曲。

并且他们的对手们都熟知高个选手的弱点在于体积大转身慢,会针对性的打一些很刁钻的轻杀、软压边线球,让其重心忽高忽低,疲于转身或大跨步救球,这就是他们伤病的“元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谌龙的腿部,可能在电视直播上不太清楚,我是了解龙哥的,他的腿部肌肉实在是太强壮了,那种强悍肌肉线条估计都有我的1.5倍粗。


没有哪一个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能比谌龙强,再对比安赛龙,那简直就是树枝和树干的既视感。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对各位羽毛球爱好者中肯的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想避免伤病,力量训练一定要提上日程,尤其是那些个高吨位大的、或是一周7天每天都泡在球馆的,你们的关节很可能在超负荷运转!


只有让你的肌肉丰富起来,才能更好的保护关节不受伤害。其次,运动前一定要热身!热身!热身!,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打球前一定要从上到下,把头、背、手臂、腰、腿、脚踝手腕等重要部位活动开了再上场打球。

看过也听过太多不爱热身的球友,因为偷那十分钟的懒而葬送了十几年的爱好,实在是可惜。

在这里希望国家队的队友以及广大业余球友能远离伤病,开开心心的打球娱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qq群:589895806  私人微信:15337162672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