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王说球》挥拍顶肘---羽毛球发力的真谛!

冰王
03月25日 10:34 0 13580

羽毛球的挥拍时上肢的动作是以肩部带动手臂发力击球,也就是顶肘。

1)肩锁关节

肩部:拥有多个大肌肉群,是上肢发力的核心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是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之一。

大家都知道顶肘是整个挥拍中最关键的动作,而驱动肘部的真正力量就是肩部四大肌肉:背阔肌、斜方肌、胸肌、三角肌。

(注:当然还有一些小肌肉辅助作用,包括冈肌、圆肌、肩胛肌、菱形肌、前锯肌、肱肌等等)

句话说,如果把手臂比喻成球拍,那么肩部就是抓紧球拍的关键,想要手臂有力,就需要尽可能的发挥肩部的作用,顶肘只是肩部发力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互动性的肩部也能更好的避免损伤。


2)肩部动作

肩部是组合关节,故动作是由大臂动作和锁骨动作组合而成的,在实际挥拍过程中,肩部需要完成三个方向的动作,展肩收肩(缩骨屈伸)、降肩抬肩(锁骨升降)、外旋内旋。

(注:大臂作为联动肌肉以摆臂动作为主,理论上也是肩关节动作,但过多应用就会出现甩大臂的错误动作)


3)动作组合、合理变速

实战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上肢动作并加以组合,或欺骗停顿,或加速击球。当需要变速击球的时候,通常会改变动作幅度(增加和缩小)或改变动作的时间点(提前或延后),以压缩(拖延)挥拍的时间或提升局部爆发力。

下图中四个杀球分别以不同的肩部和手臂动作为主(依次为:旋臂、顶肘旋臂、摆臂、夹胸),会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杀球(点杀)直接抬肘,旋臂点杀,出球最快,但球速慢,回中慢;

第二种杀球(重杀)属于标准的鞭打动作,顶肘、旋臂、摆臂依次完成,最为稳定,并能有效保障回中能力;

第三种杀球(快杀)减少了侧身的幅度,直接摆臂杀球,顶肘与摆臂同时完成,同时兼顾出手、球速和回中,但不稳定;

第四种杀球(重重杀)增加了转肩的幅度,夹胸杀球,球速最快,但牺牲一定的回中能力。

(注:转肩对转胯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双打偏重牺牲回中能力以保障攻击力,单打反之)


4)腰力延迟、肩部替换

鞭打发力一般是从卷腹开始的,由于腹肌的延迟性,即便上肢停顿击球,腹肌的力量也不会马上消失,此时肩部的发力会与腹部发力叠加产生更大的力量,在击球瞬间再与手臂和手指的发力叠加,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这是身体协调性的作用。

在实战中,为了不同的需求有时候可以牺牲一部分腰腹的力量,让肩部取而代之。

其一: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初学者来说,无法完全掌控肌肉的力量,由于过多注意手臂发力,就会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即便已经卷腹发力了,到了摆臂时直接把腹肌的作用给扔掉了,导致击球无力,当你把肩部作用也扔掉了就会出现抡大臂的现象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则可以用肩部发力替换腹肌发力,就近获取能量,以保障击球的力量,当然肩部替换是用于应对肩部不协调的临时策略,最终还是要通过锻炼回归身体发力。

其二:对于有基础的爱好者来说,为了更快的加速击球,同样可以用肩部发力替换腰部,让对方措不及防,比如李宗伟的侧身劈杀。

其三、肩部替换并非是完全取代,缺少动作的连接,不仅会损失力量,还会造成一定的关节损伤,所谓的替换仅仅的主次上的替换,从腰部带动肩部改为肩部带动腰部。

如果说重杀时腰部发力占比50%,肩部发力占比30%,手臂发力占比10%;

那么侧身劈杀腰部发力占比20%,肩部发力占比50%,手臂发力占比20%。

与此相同,在扑球、抽档之类的小动作发力时,也会相应缩小核心动作,而增加手臂手指的发力,以加快出球速度,但同样不表示可以放弃核心发力,只是核心动作变小了。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