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藏于控制之下的速度,DriveX8S上手体验

ddxxll2008
11月14日 20:44 0 4767

不知道当你看到DriveX 8S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想法。如果你对Victor了解的话,就知道DriveX代表控制,S代表速度。当我看到这两个在一起时,心里有一丝小小的激动,控制与速度是我在球场上最看重的两个特质,不知道组合在一起,会有怎样的火花。

一、外观

首先看下球拍的外观,球拍采用了紫色作为主体配色。这种配色的球拍不太常见,对于男女球友来说都有一种吸引力。而搭配上粉红色线条的花纹,使得DriveX 8S很有辨识度。球拍主打控制和速度,所以在中杆的花纹上,既有棱角分明的粉色条纹,也有代表速度的闪电和箭头条纹。球拍整体配色上并不张扬,咋一看可能觉得配色偏暗平平无奇,但是却有一种独特的闷骚气质。

二、科技

官方对于DriveX 8S的定位是:控制偏速度的球拍,适合多拍相持、引导节奏的控制型选手。除了使用在高端拍上的百洛碳素纤维之外,8S采用的以下几种科技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动力流体六角框,突破了传统的六角框型,根据球拍设定使拍框上中下的框型截面更不相同,大幅提升挥拍的稳定性和顺畅度,以此来保证控制与速度兼顾;二是配合这种框型采用的多元发泡技术,拍框上半部分采用高强度纳米发泡材料,保证挥速的情况下增加破风框的强度,下半部采用高弹性吸震发泡材料,增加拍框中下部的弹性与吸震性。同时增加拍框反折点的设定,优化击球时的进攻下压感。这些科技保证了8S的拍框强度,控制精度,同时也增加了其挥速,带来一定的速度优势。

三、上手

初次拿到DriveX 8S的时候,我的心里有点惊讶。因为8S并不像胜利的速度拍那样具有明显的破风框。不过想来也是,毕竟DriveX系列还是以控制为主。球拍的规格是3UG5,拿在手上整体重量中规中矩。拍框上部较薄,有破风的感觉,中部较圆,下部框体越来越方,更加稳定,力量传导也更直接。DriveX 8S的拍框大小、中杆长度,手柄长度与7K一致,其平衡点更加靠前,挥重也更大一些。值得注意的是,8S的中管反折点更加靠上一些,这使得8S可以用更隐蔽的发力,击出更快的球速。

我用VBS-68线搭配8S使用,拉线磅数25~27磅。去底胶,上VICTOR减震膜与GR262手胶,球拍处理完后总重量为88g,这个重量在3u的球拍中算是比较轻的,所以就算是女球友,也能轻松的上手这款球拍。

DriveX 8S与7K的重量对比

四、实战

上场试打的时候,第一感觉DriveX 8S依然是主打控制的拍子。高远球还是很轻松的。不过8S是控制偏速度型的球拍,有控制了,速度如何体现出来呢?这个疑问在平抽挡的时候解开了。一开始平抽挡,我也并未觉得这把球拍速度有多快。但在热身开了之后,我才发现这把球拍的速度是需要自己去激发的。最开始的时候,感觉就是一把普通的控制型球拍。但是当我热身开了之后,且击球瞬间发力时,我就能感觉到球拍的弹性可以迅速的将球弹出去,其出球速度比一般的控制型球拍更快。这种感觉并不是每球都可以获得的,需要击球点与发力的相互配合。一旦出现,就让人欲罢不能。

在实战中,DriveX 8S给我的感受是单双皆可。在单打的过程中,8S更偏向于一把控制型的球拍,采用拉吊打法时,四方球容易到位,控制也较为精准。重杀一般,但是在出现机会时,可以依靠高挥速打出速度较快的劈杀得分。而在双打时,如果双方对抗激烈,则能激发出8S 的速度特性。平抽挡足够快,网前也足够灵活,不落下风。后场进攻打击落点较准,不会放过对方的每一个空档。

五、对比

DriveX 8S的上手难度并不大,与DriveX 7K基本持平。7K手感会更硬一点,比较方便进攻。而8S在高速挥拍时容易产生形变,手感较软,所以能打出速度。与DriveX CY相比,8S的上手难度更低一点,没有那么硬的手感,可能更加符合大多数球友对于好打的定义。

总的来说,DriveX 8S的控制特性是DriveX系列骨子里的,上手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把控球的好拍。无论男女球友,都可以轻松驾驭。但是其速度特性却需要我们去挖掘一下,只要找准了击出速度的那种感觉,便会大大增加球拍的威力。


最后附上DriveX 8S与DriveX CY的对比图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