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对国羽男队的看法和我心中的好基层教练
作为一位20多年的国羽粉,看到了当今国羽男单男双有点青黄不接的状况很心痛。当然,我想应该不是运动员不努力的原因,同时我也相信各单项的主管教练们也都会尽职尽责地认真对待工作。但从最近的比赛中,暴露出来了一些年轻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 动作变形等情况也让我颇为惊讶。我相信能入选国家队的队员,至少应该是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中的优秀者,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问题我猜测可能会有好几个****。
我认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从基层的小队员开始纠正。 一般来说,好的基层教练,往往也会带出好的****。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想要改变国羽男单男双当今的状况,必须要有基层教练的助力。我们应该从选才等最基本的方面去做好,才有可能改变此状况。
那么什么样的基层教练才是好教练呢?我认为至少应该有着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教练。今天就来聊聊我的启蒙教练吧。
我4岁多时练习过羽毛球,当时我的教练是位20多岁的刚退役小伙子。我也是他的第一批学生,也是当时班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他真的是位很负责任的好教练。那时候我们练不好的动作往往要求我们加练,并且一直教到我们会为止。甚至他还经常利用他的空余时间给我们“开小灶”。即使是如此消耗他的业余时间,他也从来没有要求我们额外多付训练费,并且还常常自掏腰包给我们买小礼物。平时训练时,他也做到了因材施教,还时不时地告诉我们,如何避免训练受伤。在平时的生活中,他是位阳光开朗的人。但在上训练课时,从来都是严肃认真,学生们都对他又爱又恨。在我们训练之余,他也时不时会通过参加业余联赛,还有自己加练和向同行前辈虚心请教,来保持自己的一定的专业水平。因为他觉得扎实的基本功是一位教练员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平时也会通过研究羽坛时流行的打法及发展趋势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因为他觉得身为年轻的教练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搞好基础的基本功训练时,也要大胆创新,紧跟潮流的脚步。他平时也尊重前辈,跟大多数同行也相处融洽。并且,从那时候便开始,教会了我们要尊重他人和团结队友。他曾经讲过,先学做人,后学打球。当时我不明白此话意思,但我记住了此话。多年以后,我才悟道此话的道理。他还在工作之余,修读了师范的相关课程来提升自己。每次训练前,他都会坚持比我们早1个小时到达,所以我们每次进入球馆时,他往往会热好身在等待我们了。他常常跟我们说,作为教练就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了避免我们小小年纪便受伤,即便他自己原本来是一个医学小白,也要硬是逼着自己去“啃”康复治疗学、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在他的影响下,我们训练的几乎都是从不迟早或早退,也不好意思迟到或早退。家长们也非常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他。但由于我们那时候还小,也会时不时出现了训练不认真,还有贪玩的现象。
不知道谁讲了句,xx不见了,把他吓得腿都软了,然后叫其他教练来暂时看管我们,他自己去找那位学生。找了好一阵子,才把那位学生找回来。我还记得,当他找到那位学生后,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后的喜悦。记忆中的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身的伤病,还是其他原因?让他在训练时经常在场边扶着腰站着,下楼梯时也走得好慢。那时,我便感觉到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因为他经常在我们休息时吃药。他个子比较高,人也算瘦。然而,可惜的是,他没过几年便去世了。他是因为得了****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年仅29岁,还是位未婚的小伙子。我至今还记得,我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收到了这个噩耗的。有家长告诉我,他生病后还经常给学生讲课,甚至还作简单的示范。但他每堂课下来后,会非常难受。可是他从来都没有叫过苦和累。在他生病时也很少缺勤过,即使是在后来,因身体疼痛而无法完成教学的情况下,也会让他信任的教练暂替着。而他则在一旁观看着队员们的训练。他总说,自己的学生还是要自己对他们负责任。每到周末,他还坚持着逐个逐个打电话跟每位孩子家长汇报训练情况。在****的晚期,他在被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情况下,仍然高质量地完成他的教学工作。因为患癌后他要化疗,所以常常医院和训练场两地跑,但他也是从不抱怨过。每次他拖着病弱的身子从医院出来,却总是能精神抖擞地站在训练馆。有家长劝他休息,但他却说,羽毛球几乎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作为曾经的运动员,宁愿倒在球场上,也不愿意倒在床上。甚至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里,因剧烈的疼痛和虚弱的身子,已经让他下不了床,精神状况也不太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积极地引导着要走职业道路的学生。他也还记挂着他的其他的学生。他想为,他所有的带教过的学生,都能被推荐去好的教练门下。除此以外,他还忍着疼痛为每位孩子都写了祝福卡片和建议。在他去世的几天前,我们好几位学生和家长作为代表去看望他。当时的他已经昏迷不醒了,我们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了句,教练我们来了。他的手指突然有了反应。在场的2位女家长都几近哽咽。所以,当我得知他去世时,一个人放声哭了许久。那是我第一次为除家人外的人哭泣。我妈妈还带我去了他的灵堂前躬了三鞠躬。其实他执教我们的时候,也只是比我父母小几岁。他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当过父母。却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父母去教育我们“责任”两字的意义。而如今,他当年执教的学生也有好几位成为了教练员。大家都希望把教练当年那份责任心继续传递下去,继续为基层作贡献。
在中国当专业队的羽毛球教练员真的是不易,尤其是基层教练员。我特别佩服,像我的启蒙教练那样尽职尽责的基层教练员。基层教练员就好比大厦的根基,根基的质量几乎可以影响大厦的整体质量。但由于羽毛球未能完全职业化的原因,加上体制的一系列因素,还有民间羽毛球运动发展迅速的现状,导致了专业队的教练与业余的教练收入有差距。也致使了不少的专业队优秀教练员,因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等原因而辞职或转行。故在当今这个颇有点焦虑的社会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队教练员真不易,尤其是基层教练员。在此也希望大家对教练员的工作多份理解,尤其是基层教练员。也希望大家对每位拼搏的运动员多份尊重。
事实上,我练羽毛球时间也并不长。因为意外的骨折(非训练原因)和父母工作的调动。7岁后便不再上羽毛球课和系统训练了。后来,也仅仅是在平时有空闲的时间才会去打打球。直到了我上大学后,才加入羽协,重新去上羽毛球课和训练。如今是国羽低谷期,尤其是对于男单男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而言,巴黎周期更是任重道远。造成了如今男队整体陷入了低谷期的原因有许多。男队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勇气,才能逐渐走出低谷期。而小队员们更应该从小就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也是从4岁开始看国羽打球。这么多年以来,见证了国羽辉煌的巅峰期,也见证了遗憾的低谷期。但我又看到了国羽在重新爬坡。对此,我想对各位男队员说,竞技体育起起落落很正常。老牌劲旅印尼队 韩国队不是也曾经历过低谷期吗?国羽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经历了3个低谷期与巅峰期了。要相信国羽的底蕴。现在巴黎奥运会剩下的时间真不多了,希望每位队员都能遇到良师。也希望更多的优秀基层教练涌现,这样的话国羽才能更快地走出低谷期,更好地保持住国羽在国际羽坛的优势,也利于队伍将来更好地吸纳人才。最后祝中国羽毛球队越来越好。(本人为该文原创者,未经允许不能转载,否则的话要负法律责任)
聊聊我对国羽男队的看法和我心中的好基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