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桃田一样,成为自己的临场教练

塔蒙
07月28日 05:04 0 4935

桃田已经摆脱的纯粹的运动员的技术操作范畴,开始做赛场上自己的战术教练了。 

通常的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教练,负责在场边做技术指导。就是说运动员在酣畅淋漓的对抗中,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比赛进程中,没有精力跳出“战事”在一个更开阔的层面上观察自己的技术发挥和运用。

常规状态下,人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在职场中大多数的时候也需要一个观战并负责技术指导的“教练员”。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职业羽毛球运动员一样,经过长年的在某一个领域的学习、磨练和打拼,才走上赛场,而真正短兵相接地和对手较量的时间很短,在那个比拼的过程中,没有人想输掉。在某一段历程中,真的很需要“有人”做场边指导:既能给你鼓励、又能冷静观察、既了解你的技术特长、又了解对手的特点,能在合理的时机,及时准确地给出建议,你只要执行就OK了。

但是,

这种常规职场上的“教练员”并不多见。我们很容易遇到好为人师的人,但他们无暇了解你的技术和心理成熟度,只是想居高临下地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这种指导,是没有用处的。

两年多的打羽毛球经历让我我常常感到:自己需要一个职场上的“场外指导”。在激烈的对抗中,告诉我如何回避自己的弱项,如何发挥自己的强项,如何在永恒的竞争中一点点战胜对手。

最近,看日本公开赛,又有了新的领悟。

我目前这种对“场外教练员”的期待还是一种技术、战术、心理和视野的不成熟的表现。桃田贤斗跟金庭的那场单打比赛中,对峙是持久的,桃田那种盾式防守加矛式进攻的策略充分显现了他的心理成熟,在赛场上灵活驾驭比赛进程和竞争节奏的超一流感。不是每一个比分都要依赖教练员的指导和引领,完全依靠自己的临场判断和执行。我羡慕桃田精湛的技术发挥,更看到了自己的弱项:一种比较严重的赛场心理依赖——渴望被鼓励、被指导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心。

人是需要不断进步的。

日本羽毛球公开赛,让我看到了自己和高水平职业选手之间的差距。

在依赖教练员和摆脱教练员的一对辩证关系演变中,竞技心理逐渐养成。

打球,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硬件,更是锻炼机体软件的一个艰难的漫长的历程。


点赞
这些小伙伴都在分享
快来分享吧
收藏